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
第713章
嗯,这是一开始于谦入狱,林煜还不知他的身份时,所给出的评价。
于谦虽然当时自觉不是如此,还与林先生据理力争,但现在想想,自己当初那么冲动,似乎也正是潜意识觉得皇帝不会真的杀他。
那这么一说,可不就是“邀买名望”
嘛。
这没什么不好承认的,还是林先生曾跟他讲过的那句话:“做好事不留名是善,做好事留名也是善。”
只要你真办了好事,没有骗人,没有谋取实际利益,一点好名声给了就给了。
甚至你能一辈子去做好事,哪怕就为了图谋百姓给你的好名声,那你也是真善大善!
做人做事,论迹不论心,论心世上无君子!
郑和这时也跟着点头,他认同于谦的观点:“胥吏有自己的欲望,官员也有自己的欲望,便连你我也是因欲望才入的狱,不可能真的要求胥吏什么都不要,就只能清廉办事吧!”
杨荣默然,也不反驳,他只是不赞同给胥吏开放升迁渠道,因为这对国家来说是个威胁,但具体有什么好办法解决,他同样也想不出来。
朱高炽听着杨荣他们讨论半天,也没说出个所以然来,索性直言问道:“林先生,到底有什么办法能够解决问题?我等着实是想不出了。”
“很简单,考成法。”
林煜也没再继续卖关子,干脆地公布了答案。
这也是历史上张居正改革时提出来的,并进而推广全国的一套专门用于官吏考核的新法制度。
“考成法”
到底好不好用呢?
何止是好用啊,简直就是为了大明而量身定制的!
明朝初年,实际是有对官吏政绩进行考核的制度,依据明初时候朝廷的定制,京官每六年考察一次,谓之“京察”
,地方官则每二年考评一次,谓之“大计”
。
但懂的都懂,到了明朝中后期,由于吏治的迅速腐败,法令不畅,这些考察制度或流于形式,或成了官员党同伐异的工具。
张居正亲眼见识到了大明官场的丑剧和制度变质,也深切认识到不仅要对各级官吏进行定期考察,并且对其所办各事均规定期限办妥,而执行“考成法”
的重要特点就是所谓的“立限考事”
、“以事责人”
。
用后世的白话来讲,就是绩效考核制度!
没错,早在几百年前的大明万历年间,就已经有背着绩效考核的牛马了!
不对,这些被绩效折磨的可都是官老爷,再苦一苦官老爷们,骂名由陛下来担着......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
传说中破军七杀贪狼三星齐出,便是天下板荡改朝换代之时。一个表面看还处在盛世,但平静的表面下却是危机重重。内有诸王夺嫡,外有敌国虎视眈眈的朝代,却突然出现三星联动的天象异变。暗藏野心,手握天下财富有三成的勋臣之后。夺嫡之争越演越烈,甚至动辄刀兵相见的诸皇子。雄踞西北,一心想要割据一方的游牧铁骑。还有潜藏在西南,时刻不忘恢复故国的前朝余脉。三凶星的预言,究竟会落到谁的身上?黄琼,一个自幼生长在冷宫中的皇子,面对复杂的局面,究竟该如何破茧而出,该怎样才挽回危局重定河山?...
...
...
...
...